时间管理和自我成长密不可分,如何分配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极为重要,这决定了我们去向何方

就一句话:不能懒

德鲁克把自我管理, 特别是时间管理放在管理课题的第一位,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前提,是很有道理的。记得刚刚来腾讯的时候,在部门分享的第一门课也是《时间管理:如何做一个高效率的人》,可能比较适合刚毕业不久的小朋友, 或者受困于时间管理&成长发展的同学,其中有一些要点供你参考:

1. 10%自己的时间=习惯养成

无论多么忙,每天都有一个刚性的时间属于自己,用于学习, 或者放空,这一点其实本质是意志和习惯养成问题,并无捷径。我个人坚持了近20年,但是,我目标性不强,就是学各种乱七八糟的知识,有广度, 无深度。有同学说,那我回家已经很累了,坚持不了怎么办?可以看看习惯养成的书,《一万小时定律》《微习惯》等等。

2. 7-2-1=强制排序

重要-紧急四象限其实大家都知道,但是,有一个问题是,很多人并没有合理赋权。重要紧急的事情肯定是要保障的,投入超额精力是合理的,但是这种事情并不多;紧急不重要的事,需要快速解决,但是不要消耗太多时间,敢于降低标准;而大量的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,真的是该砍则砍, 该压则压,擅长Say-no;只有这样,才能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,比如成长, 放空的时间腾出来。可以每周, 每天放个小的Sticker在工位上,按优先级如7-2-1排序,久了也就不需要放了,因为心里都非常清楚了。

3. 番茄工作法=擅长用碎片化时间

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工作场景下,大块的不受干扰的时间越来越少,所以如何有效使用碎片化时间变得非常重要,番茄工作法是比较有效的。大多数小事都可以集中在一个时段里完成,特别需要大块时间完成的,则需要提前把会议, 沟通安排好,一定很专注地去对待。

时间管理是前提,下面可以聊聊学习地事情。

4. 从工作里学习=有规划地多干活

毕竟工作是占据时间最多的部分,所以,真正地成长首先还是要来自于于在场景里学习。这一点要摆正心态,在干某个工作地时候,一定要干一行, 爱一行,这个爱字,不等于内心喜欢,而是说要投入, 用心,只有这样才能不荒废时间与此同时,要抬头看路,有规划, 有选择地干活,比如,很多不断重复地工作是不容易成长的,做了2, 3年后可以和领导申请, 活水, 甚至换工作;比如,不承担责任的事情成长是比较慢的,所以,并不需要加薪,也要尽量多承担责任,因为唯有在那个角色上,才能设身处地, 激发潜能,很多时候创业公司, 新兴业务得到的锻炼比较多;比如,没有长期目标的工作,往往是意义比较小的,你当前这个工作,从长期看,目标在哪里,还是要尽量想清楚……等等。

5.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=总结反思必不可少

在工作里学习占80%必不可少,但是还是要有20%要跳脱出实践,一方面要尽量广一些,一方面要尽量深一些, 抽象一些,二者都偏务虚。比较好的办法是对工作做总结+站在高1-2个层级思考问题(而不是高太多的纸上谈兵),同时尽量多咨询一些同领域的资深专家。但是,我观察到,很多同学不怎么总结切实的方法,而是想读一些什么书就获得魔法,其实效率并不高。

6. 掌握阅读的方法=有计划地多读经典

碎片化阅读很可怕,放下手机拿起大部头的书是第一步。但是时间依然不多,则必须聚焦在多维度的经典,可以少走弯路,较快建立起思考框架。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这本书也在技术的层面给了一些小技巧,当然,更多的技巧,每个人都应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。

7. 学以致用=知识的转化是手段也是目的

很多人一谈到学以致用,就觉得要对工作生活有直接的帮助,这是很糟糕的认知,这样就会非常功利主义,最终知识结构普遍比较偏颇狭隘。真正的学以致用,范畴是很宽的,比如,你总结出心得, 用思考方法用于其他领域的分析, 给人讲解, 写成PPT, 触类旁通等等,只要是动了脑筋,重新被唤起过,都可以算。这方面《费曼学习法》算是一个具体的案例。凡是不能被重新唤起的知识,只是流过了你眼睛耳朵的信息,其实不能算知识,也不属于你。

8. 动机=最重要的是动机

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真的喜欢学习或热衷发展,你还是要追问自己要成长发展背后的动机根因是什么。有些人就是为了钱,地位,有的人就是为了解决焦虑感,有的人就是想跟进动态的新闻八卦,等等,这些都不是为了所谓发展,寻找好的岗位和赛道,发展是顺水推舟,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,发展就是逆水行舟,需要真正热爱学习和自我塑造,才能坚持得下去。 所以,如果弄清楚自己的动机,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发展,或者,既然内心并不真正喜欢发展, 为什么非要强自己之所难呢?成功并不依赖个体的发展,选择更重要。